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催生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 47.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3.5%,预计2024年将达68.3万亿元。2016至2021年的5年间,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增长2.1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可见,随着5G网络加快布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一环,而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支柱,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构建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还能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注入新动能。
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项“大题”的最佳金融工具——票据,对企业转型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上海票交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票据承兑金额2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32%;背书金额5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9.84%;贴现金额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3%;转贴现金额46.94万亿元,同比增长6.41%;回购金额2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4.98%。
庞大的票据市场为数字票据创新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凭借票据电子化、天然确权、交易清晰等优势,可为实体经济提供支付、结算便利,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事实上,早在2017年,央行就推出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率先探索了区块链技术在货币发行中的实际应用。一方面,大力推动数字票据的硬件环境建设,建立风险可控的基础设施体系;另一方面,全面推进数字票据软件环境建设,以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动力,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能力,以及数字票据的应用服务。
尤其在当下的票据市场环境,企业信用信息尚属薄弱环节,这对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以及相关票据资产的重新定价和流通意义非凡,而发展数字票据本身就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同时引领票据与供应链产业链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
目前,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可以按照数字票据的标准来改善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各类数据,以此丰富数据票据资源,深化数据的融合、共享及应用,推动票据市场数字化走上交易和创新转型之路。
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数字金融产品服务的平台汇承以发展数字票据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要素,针对票据数字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强化创新引领,重点推动数字票据与供应链的创新融合,加快研究票据与供应链、产业链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畅通链内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降低链内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数字票据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二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强化数据挖掘力度及智能分析手段,提升数字票据服务的准度与精度,实现金融资源对中小企业的精准滴灌;三是要强化数字化监管,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数字监管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监管嵌入票据行为,增强监管的穿透性,防范化解数字票据业务风险;四是要尝试开展数据交易新业态,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基础设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通过发达的二级市场提升中小企业所持数字票据的流转效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
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数字金融产品服务平台汇承
来源:汇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