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周四一早,神采奕奕的爱迪学前班的小朋友们,带着对目的地的满心期待坐上了出行的大巴。在被誉为京城颜值最高的"松"美术馆,老师们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场文化与美的盛宴,正静静地等待着迎接他们的到来。
如何让年仅6岁的小朋友们感受到美术馆阳春白雪的气质,中外艺术家作品高雅的格调和灵韵,并且有所收获,这是爱迪的老师们今天的最大课题。除欣赏艺术作品之外,同学们还带着更大的任务,就是去了解一座美术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01
一座美术馆的诞生
"这就是松美术馆?"
"跟我想象中不一样。"
"我想象中是一座大大的房子。"
松美术馆的简洁高雅自成风格,笔直的通道与虬曲的古松掩映着一座白色石块筑成的中式建筑,在长达365米的院子中,与199棵形态各异的古松翠柏共同构成一种苍劲的人文景观。未曾见到任何画作,步入美术馆园内,已然置身于一件艺术品之中。老师们耐心地为同学们介绍起"私立美术馆"的定义:
"假如你非常喜欢画画,你自己画了很多,并且收藏了很多其他人的作品,你发现自己的房子盛不下了,而且你也希望与其他喜欢画画的朋友分享你的收藏,这时候你可能就希望能够建立这样一座美术馆。这就是王中军先生建立美术馆的初衷。稍后我们看到的80多幅作品,都是王中军先生分享的他喜欢的艺术创作。"
02
调动通感的艺术品欣赏
梵高在有生之年的最后创作名画《雏菊与罂粟花》时,是怎样的心情呢?这时的他病情好转,从田野里采了一捧鲜花,雏菊清香,罂粟迷人。他创作了这幅作品,把他们的美永远保存。老师们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捧清新的雏菊,与名画近在咫尺,伴随着雏菊的清香,我们感受到了梵高在生命最后的一个月中,依然细品生活之美的心境。
梵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的艺术作品前郎读他给弟弟的信,我们脑海中能够些许浮现他的一生孤独,曲折,以及他对艺术的欣赏和执着:
"我到海边,沿着空无一人的海岸散步,景色不是快乐的,但也不悲伤,而是美的。深蓝色的天空中,散布者一朵朵深蓝色的云朵。另一些云,则像银河的蓝白色,更为明快。在蓝色的深处,闪耀着星星,绿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玫瑰色的,像珠宝一样,比巴黎的星星还要明亮。我想赚到一笔钱,让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到这里来,不使他们在小林荫道的泥坑中发抖。"
毕加索的抽象派立体主义画作,似乎只有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与之产生共鸣。在毕加索的名作《盘发髻女子坐像》前,同学们对他的角度和描绘的内容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在讲到玫瑰红时期和蓝色时期的作品时,唤起了同学们对于颜色感受的讨论。
"这幅图的颜色是深蓝色的,深蓝色是沉默的颜色。"
"我生气时候的感受是黄色加红色。"
"平静的时候心情是蓝色的。"
03
思考美术馆的意义
从中国到外国,从古典到现代,同学们感受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带来的震撼和冲击。美术馆内能被发掘的,远远不止艺术作品的美。他们还要思考怎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美术馆。
在美术馆度过充实的一个上午之后,下午,同学们回到教室。继续完成美术馆项目的另一部分——艺术工作坊。
一个完整的美术馆需要有什么设施?有询问处,有洗手间,有休息区,有商店...同学们一方面需要调动起上午的回忆,另一方面还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做到尽可能周全的规划。
如何设计自己的美术馆的欢迎界面,如何规划艺术作品的陈列?这一部分内容要他们站在美术的角度上,去考虑作为一个展馆,如何做到美观性和实用型的统一。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特殊展示,并且描述喜欢该作品的原因——知识仅仅被输入是不够的,真正加入了自己的消化和体会,并且再输出给别人,这样的记忆才深刻。
每个博物馆都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而美术馆则是一部艺术品鉴。爱迪学校联合涂思美育,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们提供了系统的博物馆系列课程,将项目式的学习开展到北京各个博物馆和美术馆。除了欣赏展品和艺术品之外,同学们在老师精心设置的学习环节中,沉浸式地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在整个项目中,从入馆的观展礼仪,到馆内陈设,再到后期的主题学习工坊,观展的内容都被纳入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学习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