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德笔下,青春是浮士德甘愿用灵魂与魔鬼交换的至宝
在现代诗中,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在爱迪校园里,青春是少年的无畏无忧亦无惧
瞧见那熠熠生辉的光了么?也许就是同学们一点一滴的青春吧
陈威豪
伦敦艺术大学、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录取
伦敦艺术大学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学院之一,是艺术教育界的哈佛、剑桥。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名列世界艺术十强名校,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独立艺术院校之一。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专业课老师对陈威豪的评价是:“话不多、语不重, 承担着压力而色不变,而且很有毅力,他像在往地底下扎根,根系越来越广大而深密,我们现在看到的枝干和叶,都只是其中一角。” 眼前的男生褪去青涩和稚嫩,目光炯炯,精神能量极强而镇定自若,无端的笃定,让人想跟他去,去他笃定的前路。
而三年前初来爱迪时,陈威豪也经历过一段迷茫的时期,与公立学校不同的授课方式和专业的选择都曾令他苦恼,最开始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相对热门的视觉传达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当他开始着手做作品集时,发现自己对于这个专业的理解很浅显,做作品没有灵感和想法,无从下手。
令陈豪威欣喜的是,当他向专业课任老师诉说了转专业的想法后,老师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开拓并发展属于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在老师和他一次次沟通、梳理下,终于确定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交互设计。
无愧于心,事事尽力
“老师们对我影响是无法言说的,从专业知识到为人处世,从说话方式到待人接物,同时也给予我们很多的选择,他们在我学习艺术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教我们平面设计的任老师,在我选择专业十分困惑的时候给了我指引,让我对未来有了清晰的方向。”
正如陈豪威同学所说,爱迪的老师们会帮助每一位同学一点一滴地探索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在开学的第一周,艺术设计老师就对他的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每周两次的作品创作课和针对性的面试口语准备,正是这些平时的积累,为他的专业申请打下了基石,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学习更是如此。
带着对热爱的不断探索,陈豪威开始在展览上崭露头角。“我曾参加过两次校内组织的年度作品展和校外展览,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多去尝试,多去思考,从生活汲取灵感,并在作品中说出自己的感悟。”
以梦为伴,凭光起舞
2018年,在艺术家章怀冰老师的指导下,陈豪威与几个同学创作的作品《隔阂》在798艺术园区进行展览,作品选用了12个废旧的电力风扇叶和鱼线组成一个大型装置艺术作品,“用艺术抵抗人性的异化与堕落”,他们把废弃的材料,变成艺术品,来表现自我和对现实的认知。在整个园区的作品展中,《隔阂》可能只是大海里的一条小鱼,事实上,这条小鱼已经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引起了们对于社会规则和地位的思考,陈威豪赋予作品的人文体悟和深度思考获得了章怀冰等艺术家的高度赞扬,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在他看来,这些展览和活动给予了他更多的实践动手经验,也能激发自己的灵感,把实践和理论知识进行参照,从而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有时候内心抱有最执着的想法,心就是诚的,是平静的,一直坚持着,哪怕这一秒达不到,坚持到最后的结果也是最好的”在陈威豪的自律和对梦想的坚持下,一个个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在“喜欢”二字背后,是无数次对设计的改动和辛勤的汗水,他的作品带着最确切的表述,紧紧地围绕着他的创意。在他的作品中,想象被肆意挥洒,像少年的梦一样被擦亮。
另一个被老师提及的细节是,陈豪威在班里的外号叫“小白”,因为班里女生居多,陈豪威一直都承担着班里的重活累活,特别是在2019年的艺高年度作品展中,他揽下了所有的调灯工作。为了让每一个作品都达到完美的展现效果,“小白”不厌其烦地在梯子上爬上爬下为每一个作品调整灯光和作品位置。他就是这样一个低调谦逊、有责任感的男孩儿,有思想的灵魂从只言片语和行动中就可窥见一斑。
结尾
谈及在爱迪的日子,回想起与朋友、老师的点点滴滴,陈豪威笑着感慨:“爱迪学校在我眼中是一所包容性很高的学校,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老师都会予以支持,爱迪打开了我生活中的另一扇门,给了我很多挑战和机遇,赋予了我更精彩、更刺激的人生,爱迪是一个一直都保持活力、保持青春的地方。”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陈豪威很喜欢的一句话,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梦想也都已启程,心怀对世界最大的善意,勇往直前地实现自己的梦,我们都在路上。
来源:爱迪学校